首页
学会概况
学会简介
会长致辞
学会历史
学会宗旨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
专家介绍
学会新闻
学会年会活动
学会理事会活动
博士生论坛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学会刊物
联系我们
重要链接
学会概况
学会简介
会长致辞
学会历史
学会宗旨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
专家介绍
学会新闻
学会年会活动
学会理事会活动
博士生论坛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学会刊物
联系我们
重要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会要闻
学会要闻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成功召开
2025年5月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大使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主题紧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直面当前全球治理变革的现实挑战,勉励青年学者积极以学术之力回应时代之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共鸣。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青年学者论坛历经8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备深远影响力的学术公共产品,成为学界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关键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前沿研究与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方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论坛主题兼具高度学术意义和深刻现实关照,希望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们能够关注于此、容身于中、实践于内,推动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自主知识体系。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斌教授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学术研究需要回应时代的困惑和挑战,他寄望青年学者不仅专注理论写作,更要为解决现实问题贡献力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的张骥教授、南开大学的杨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左希迎教授和外交学院的査雯教授分别就国际知识图谱演变、新兴国际组织扩员、威慑理论研究和美国东南亚战略等焦点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与此同时,论坛积极关注并回应青年学者实际需求,特设“研究与发表”环节,特别邀请《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任谢磊副编审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宁团辉副研究员就期刊定位、选题方向、筛选标准和来稿提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来自南京大学、外交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等全国三十多所科研院校机构的百余位青年学者分别就大国关系、美国政治、全球治理、技术竞争、周边安全等一系列学术和政策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会议总结环节,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凌胜利教授和南京大学石斌教授分别致辞,南京大学毛维准教授主持。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已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重要学术论坛品牌之一。自2017年以来,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已联合成功举办了七届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5年5月26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4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5年3月31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4年年会在外交部蓝厅召开,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三大倡议实践”。会议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应邀出席并作形势政策报告,结合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回顾和展望外交工作,并对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王世廷主持并表示,学会将积极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更好服务外交工作大局。 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作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过傅小强研究员担任副会长。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三大倡议实践”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4年年会合影 学会副会长陈波、贾庆国、吴志成、王逸舟作主旨发言,学会副会长王健主持。在分组专题讨论中,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全球安全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全球文明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4个议题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5年3月31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六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4月20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六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大学科格局下的国际关系研究”,共有60余位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和资深专家出席。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教授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斌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教授主持。 王帆院长在开幕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国际关系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届论坛旨在鼓励和引导青年学者在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中,推动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 杨忠书记代表南京大学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南京大学办学发展和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的领导同仁表示感谢。他强调,本届论坛主题既有高度的理论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关照。期待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推动学科融通与整合,展示出一批理论扎实、方法过硬、视野宽广、彰显中国特色、具有现实启发意义的优秀学术成果。 朱锋院长在致辞中强调国际关系研究在当代世界的重要性,鼓励年轻学者积极参与青年学者论坛,互相交流,相互促进。石斌主任对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并对中国国际学会、南京大学社科处和校友郑钢荣誉校董等给予南京大学事业发展关心和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表达了衷心感谢。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葛汉文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教授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凌胜利教授分别以“美国霸权及其秩序的未来”“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回顾与思考”“全球治理变革的制度逻辑”和“霸权护持与拜登政府的议题联盟”为题做主旨演讲。 论坛还根据青年学者实际需求特别设置了“研究与发表”环节。《国际政治科学》主编漆海霞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常务副主编石晨霞分别就期刊的定位、选题、筛选标准和来稿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来稿。 本届论坛围绕“大国关系:竞合与冲突”“经济安全:机遇与挑战”“国关理论:回顾与创新”“全球治理:重构与新生”“区域秩序:分化与整合”“新域竞争:技术与安全”等6个分议题,设置了8场平行讨论。近50位青年学者就美国对华政策、数字技术竞争、供应链安全战略、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联盟体系等一系列学术与政策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得到了相关领域资深学者的专业点评和指导。 闭幕式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维准教授主持,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教授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斌教授做闭幕总结。 (与会代表合影)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4年4月25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3月22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发展”。会议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应邀出席,围绕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领会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把握世界变局和新征程中国外交使命任务做形势政策报告。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主持并表示,学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资政建言,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苗得雨部长助理做形势政策报告,崔启明书记主持) 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就学会2023年度整体工作向理事会做年度工作报告。会议表决通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教授分别代表本单位加入学会兼职担任副会长。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王帆副会长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孙吉胜秘书长主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陈波大使、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冯维江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做主旨发言。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召颖教授主持。 (由左至右:韩召颖、冯维江、陈波、黄大慧、苏长和、刘军) 在分组讨论中,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治理与对外传播”“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和“国际热点与周边安全”4个议题深入研讨和交流。 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进行闭幕总结,《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编审主持。 (与会代表合影)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4年3月28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2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3年6月18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22年年会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年会获得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共同举办。会议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有来自外交部、中宣部及全国近6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40余位特邀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 会议首先由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随后,会议对王帆副会长担任学会法人一事进行表决并获得全票通过。工作报告和法人表决环节由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 (王帆副会长做学会年度工作报告、孙吉胜秘书长主持)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同志主持形势政策报告环节,崔书记转达了外交部马朝旭副部长对年会顺利召开的祝贺。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王昱副司长对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为国际关系学界下一阶段研究提出了建议。 (崔启明书记主持形势政策报告环节,王昱副司长做形势政策报告) 主旨发言环节由学会副会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主持。五位学会副会长,即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教授先后围绕“共处、共同发展和共同治理:对当前国际秩序的几点思考”“百年变局与大国兴衰逻辑的嬗变”“中美欧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新动荡变革期的中国大国外交”和“新动荡变革期国际矛盾演变的新动向”发表了主旨演讲 。 (由左至右:陶坚副会长、冯仲平副会长、贾庆国副会长、刘德斌副会长、王健副会长、吴志成副会长) 下午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王帆副会长通报了学会换届后负责人备案情况,各位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围绕下半年学会的工作计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四场分组讨论中,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大国关系与地区热点”和“国际秩序与区域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最后,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进行闭幕总结,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主持闭幕式。 (与会代表合影)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3年6月26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
2023年4月22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五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举行。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论坛邀请到六十余位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领军人物和杰出青年学者出席。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王逸舟教授,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斌教授致开幕辞,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教授主持。 王逸舟教授表示,青年学者论坛代表了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蓬勃发展,是青年学者贡献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表现。他还强调,青年学者需要注意全球不断扩大的认知差距和大国竞争态势,用“仁”与“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视并应对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展现新时代大国风范。 周济林教授指出,要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应站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线,在国际国内学术舞台和传播阵地上展现自身的学术对话能力与中国特色理论建构能力。 夏莉萍教授代表学会秘书处致辞。她首先向筹备会议的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石斌主任、毛维准副主任及团队表示感谢。她表示,学会一贯重视搭建学术平台,助力人才培养。论坛激励青年学者关注时代议题,打磨研究能力,推进研讨交流,举办五届以来广受欢迎。未来学会将进一步打磨品牌项目,助力青年学者发展。 石斌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信任和南京大学党委行政的长期支持和鼓励。他表示,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将不改初心,持续加强一系列精品学术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出更多标志性学术成果,为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于铁军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黄琪轩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刘丰教授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曾向红教授分别从“国家安全概念”由来、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东亚秩序转型和承认安全理论等方面做了主旨演讲,全方位地展现了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与全球安全的整体图景与前沿议题。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里峰教授主持。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青年学者出版经验漫谈”环节,特别邀请《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编审主持,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史美林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范晨星发言,系统介绍了两大出版社在出版成果、选题和青年学者支持方面的情况。 下午,论坛进行了“大变局下的国际安全议题”、“大变局下的安全理论发展”、“联盟体系与全球安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国际安全前沿领域”和“大国关系、地区秩序与全球安全”共六场平行讨论。四十余位青年学者分别就国际安全叙事、信息通信技术与军事应用、国际货币与战争、联盟体系、数字空间规则、太空安全治理等一系列学术与政策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闭幕式上,陈志瑞编审指出,青年学者有责任全面探究新时代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复杂局势,深入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致力于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石斌教授在总结中勉励国际关系青年学人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求、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与会人员合影)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3年5月6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25日,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在线举行。论坛分为开幕致辞、专家点评和闭幕总结等环节,共19位博士生发言,10位资深专家进行点评指导。 外交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孙吉胜教授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杨原研究员致开幕辞。开幕环节由外交学院科研处处长、学会副秘书长夏莉萍教授主持。 孙院长首先向参与通讯评审的专家表示感谢,向入围论坛的博士生们表示祝贺。她表示,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为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自2006年创办以来,学会已分别与全国知名高校、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与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多家单位合作举办了16届博士生论坛。历届论坛均收到海内外广大博士生的热烈反响,仅2019—2021三年间,论坛总计收到投稿近200篇。秉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共45篇论文经过严格评审入围论坛。其中,17篇优秀论文先后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当代亚太》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过论坛平台,博士生们迅速成长为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新生力量。本届论坛共收到来稿80余篇,择优评选出15篇论文入围。此外,为强化博士生对国际热点问题的跟踪分析能力,本届论坛还特别设置了以“俄乌冲突”为主题的小组讨论。 杨原研究员表示学会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历届博士生论坛为青年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高兴能够见证新一代学人的成长,希望与会博士生在论坛中能够有所收获。 (孙吉胜副院长致开幕辞) 随后依次进行4场小组发言。第一组由中山大学博士生陈子晗同学主持,北京大学博士生施榕(二作山东大学硕士生赵雷)、清华大学博士生荆文锴(二作清华大学博士生李琳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赵菩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周子淙共4位同学对自己的论文进行陈述,孙吉胜副院长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刘丰教授点评指导。 (第一组合影,左起:孙吉胜、刘丰、施榕、荆文锴、赵菩、周子淙) 第二组由北京大学博士生吴焕琼同学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李坤泽、清华大学博士生陈云轩(二作清华大学博士生罗天宇)和复旦大学博士生章捷莹共3位同学发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杨原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薄燕教授点评指导。 (第二组合影,第一列:杨原、薄燕;第二列:李坤泽、陈云轩、章捷莹) 第三组由外交学院博士生赵豆豆同学主持,北京大学博士生吴焕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纪石、复旦大学博士生宫云牧和外交学院博士生肖俊鹏共4位同学发言,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袁正清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点评指导。 (第三组合影,左起:袁正清、方长平、吴焕琼、纪石、宫云牧、肖俊鹏) 第四组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赵菩同学主持,中山大学博士生陈子晗、南开大学博士生李源、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吴吉韵和外交学院博士生赵豆豆共4位同学发言,《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编审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学会副会长孙学峰教授点评指导。 (第四组合影,左起:陈志瑞、孙学峰、陈子晗、李源、吴吉韵、赵豆豆) 接下来,本届论坛特别设置的“俄乌冲突”专题小组讨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纪石同学的主持下开展,北京大学博士生石京晶、外交学院博士生徐舒悦、复旦大学博士生黄丹琼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黄骥等4位“俄乌冲突”相关主题的论文作者分别进行陈述。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学会副会长刘军教授点评指导。 (“俄乌冲突”专题小组合影,左起:刘军、冯玉军、石京晶、徐舒悦、黄丹琼、黄骥) 最后,由陈志瑞编审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届论坛入围论文的质量,为同学们提出了学术发展建议,并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解。他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研究也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国关学者,应关注形势发展,做好本职研究工作,开拓新的研究议程和领域,在内外挑战中冷静思考进取。论坛闭幕环节由夏莉萍教授主持。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2年11月30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成功召开
2022年6月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国际关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于线上召开。论坛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与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百年大变局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与创新”。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徐坚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教授致开幕辞,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斌教授主持。 徐坚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将加强对国际热点问题的研究,与会员单位联合举办更多高水平学术活动,包括继续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和博士生论坛,使其惠及更多青年学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培养更多的骨干力量。 (徐坚院长致开幕辞) 陆延青副校长表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创新与发展,将为国关学者更好地展现“四个自信”、加强国际对话提供坚实的学术基底。做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应关注“大问题”,聚焦“小切口”,做出更大的原创性贡献,注重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特色,助力政治学科“双一流”建设和跨学科突破。 (陆延青副校长致开幕辞) 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主持,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徐坚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研究员分别就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秩序演变等问题发表主旨演讲。 (孙吉胜副院长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徐坚院长认为,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责任和义务与日俱增,我们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总结出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经验,为人类发展进步创造新的范式。 孙壮志所长认为,从俄乌冲突走势中可观察到西方话语如何主导当今的国际关系,这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话语,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十分重要。 (孙壮志所长做《俄乌冲突与国际秩序》主旨演讲) 接下来,依次进行了4场单元讨论。第一场单元讨论以“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的演变”为题,由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维准教授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和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教授担任评论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胡欣、学会理事、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黄日涵、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严少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封帅和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婉潞等5位青年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 (第一行左起:毛维准、胡宗山;第二行左起:周方银、胡欣; 第三行左起:黄日涵、严少华;第四行左起:封帅、王婉潞) 第二场单元讨论以“危机、冲突与战争”为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教授主持,学会理事、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教授和《外交评论》编辑部主任吴文成编审担任评论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祁昊天、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陈冲、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陈永、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苏若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博文、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王思羽等6位青年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 (第一行左起:左希迎、曾向红、吴文成; 第二行左起:祁昊天、陈冲、陈永;第三行左起:苏若林、刘博文、王思羽) 第三场单元讨论以“大国关系的纷争与合作”为题,由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丰教授主持,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战略系主任宋德星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教授担任评论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刁大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肖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董昭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张发林、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马骦、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谢超等6位青年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 (第一行左起:刘丰、宋德星、左希迎; 第二行左起:刁大明、肖河、董昭华;第三行左起:张发林、马骦、谢超) 第四场单元讨论以“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为题,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魏玲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林民旺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研究员担任评论人,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吴琳、学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顾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贺嘉洁、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垣萤、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杨慧、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张添等6位青年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发言和研讨。 (第一行左起:魏玲、林民旺、钟飞腾; 第二行左起:吴琳、顾炜、贺嘉洁;第三行左起:李垣萤、杨慧、张添) 闭幕式由《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编审主持,学会副秘书长、科研处处长夏莉萍教授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维准教授做闭幕总结。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处 2022年6月28日
光明网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与中国国际问题三大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进行报道
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主办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与中国国际问题三大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于2022年5月20日举行。会议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光明网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报道原文链接及页面截图如下: 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2-06/01/content_35782070.htm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1
2
3
4
5
6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