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前身是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于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六日,会址设立于外交学院。学会成立20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几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努力下,为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适应形势发展,在2000年举行的第六届年会上,全体会员一致同意将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并于2003年4月25日得到民政部批准。在2004年6月1日举行的学会第六届第二次全国理事会上,一致推举唐家璇国务委员担任学会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担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学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前身)成立大会
一九七九年二月,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代表在南京就发起成立国际关系史研究会进行磋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终于在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八所高等院校、五所军事院校、四个研究机构和三个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七十四人。
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由光仁洪、蒋相泽、石磊、齐世荣、卫林、刘同舜、吴世民等同志主持。会议围绕“均势政策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作用”和“绥靖政策的实质”两个讨论题进行学术研讨。除此之外,与会代表还讨论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和苏联对外政策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二十二日上午,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并选举了二十名理事,一致决定聘请宦乡同志为学会名誉理事长,聘请陈翰笙、刘思慕、何戊双、王铁崖、张之毅等同志为学会顾问,并决定学会会址设在外交学院。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 宦乡
顾 问 陈翰笙 刘思慕 何戊双 王铁崖 张之毅
理 事 长 王绳祖
副 理 事 长 蒋相泽 光仁洪 卫林 石磊
秘 书 长 石磊(兼)
副 秘 书 长 李石生 吴世民(聘请) 吴机鹏(聘请)
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
卫林 王绳祖 王贵正 王斯德 石磊 刘同舜 光洪仁
齐世荣 任重 孙福生 李石生 何春超 汤季芳 张季良
张兴伯 侯铎训 唐希中 黄德禄 蒋相泽 西南区理事一名(暂缺) (台湾保留一个名额)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南京举行。本届年会由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具体负责筹备。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四十六所高等院校、十五所军事院校、十二个研究机构和市各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155人。大会议程主要有三项:一、审核并通过会务报告;二、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三、改选理事会,制定今后工作规划。第二届年会由王绳祖、何戊双、张之毅、光洪仁、蒋相泽、石磊、卫林等同志主持。
本届年会收到论文八十八篇、资料两篇。论题包括近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各个时期的国际关系。根据所涉及的论题,与会代表分四组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自始自终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十二月一日,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学会章程,并改选了理事会,新理事会由33名理事组成。新理事会一致决定聘请宦乡同志为名誉理事长,陈翰笙、刘思慕、何戊双、王铁崖、张之毅、陶樾同志为顾问,推选王绳祖同志为理事长。这届年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 宦乡
顾 问 陈翰笙 刘思慕 何戊双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理 事 长 王绳祖
副 理事 长 蒋相泽 光仁洪 卫林 鲁毅 刘同舜
秘 书 长 鲁毅(兼)
副 秘书 长 李石生(兼)(华北、北京) 徐明(兼)(东北)李肇新(兼)(中南)
吴世民(兼)(华东、上海) 王德仁(聘请)
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
卫林(北京) 王绳祖(华东) 王贵正(东北) 王斯德(上海)
王鹏飞(北京) 王桂厚(女)(东北) 方德昭(西南)李石生(北京)
李肇新(中南)刘同舜(上海) 刘陵(北京) 光洪仁(华东)
伍正大(上海) 任重(中南) 伊亚洲(西北) 许果复(华东)
孙福生(华东) 何春超(北京) 汤季芳(西北)吴世民(华东)
张兴伯(北京)张季良(北京) 张义德(天津) 孟宪荣(北京)
侯振彤(天津) 侯铎训(中南) 赵清彬(东北)徐明(东北)
唐希中(中南) 黄德禄(华北) 蒋相泽(中南) 鲁毅(北京)
(台湾保留一个名额)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于1985年7月28日至8月4日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第三届年会。自1982年12月第二届年会结束以来,研究会新增会员单位46个、会员188名,现共有会员单位146个、会员566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7所高等院校、15所军事院校、13个研究机构,10家新闻出版单位的125名代表和3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年会由王绳祖、光仁洪、卫林、鲁毅等同志主持。年会成立了临时党组。本次会议议程为:1、审核并通过第二届理事会会务工作报告;2、交流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3、讨论多卷本《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丛书》编写工作;4、选举第三届理事会,制定今后工作规划;5、选举出席中国世界史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
本次年会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和理事长王绳祖、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鲁毅。大会邀请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同志作了“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报告,讨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与英俄争夺”、“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战后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等问题,收到论文资料88篇。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 宦乡
顾 问 陈翰笙 何戊双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理 事 长 王绳祖
副 理 事 长 鲁毅 刘同舜 王贵正
常 务 理 事 王绳祖 蒋相泽 光洪仁 卫林 鲁毅 刘同舜 王贵正
秘 书 长 鲁毅(兼)
副秘书长 李石生 李肇新 吴世民 王德仁 赵清斌 王德仁 周尊南
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诗传(华东) 卫林(北京) 王绳祖(华东) 王贵正(东北)
王斯德(上海) 王鹏飞(北京) 方德昭(西南) 李文业(东北)
李石生(北京) 李肇新(中南) 刘同舜(上海) 刘星汉(上海)
刘陵(北京) 向子祥(中南) 光洪仁(华东) 伍正大(上海)
孙福生(华东) 何春超(北京) 汤季芳(西北) 吴世民(华东)
张志(北京) 张兴伯(北京) 张季良(北京) 张义德(天津)
周纪荣(北京) 陈文艺(中南) 孟宪荣(北京) 杨铮(北京)
侯振彤(天津) 赵清彬(东北)蒋相泽(中南) 唐希中(中南)
隋兆蔚(华东) 黄德禄(华北) 彭铁生(东北) 鲁毅(北京)
(华北、西北、台湾各保留一个名额)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
199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年会,再次修改本会章程,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鲁毅、秘书长王德仁。大会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中联部局长俞邃、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顾问陈鲁直分别作“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苏联解体的情况”、“亚太地区局势”的报告,讨论了“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态与特点”、“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0年代过渡性世界格局的发展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等问题,收到论文40篇。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
1996年5月21日至24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在北京外交学院举行了第五届年会,出席年会的代表共88人,列席代表45人,共代表国内56个学术单位。本届年会的议程共五项:一,总结研究会成立16年来的学术成果的研究会的会务工作;二,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并就十卷本《国际关系史》的出版举行座谈;三,修改研究会的组织章程;四,理事会进行换届改选;五,通过第五届理事会工作设想与安排。
在开幕式上,外交学院的刘山院长、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谌取荣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吴恩远副所长等到会讲话,热烈祝贺年会的召开以及10卷本《国际关系史》的出版问世,并对今后研究会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本届年会通过了修改后的研究会章程,并经过民主选举与协商,组成了研究会新的领导机构,进行了新的分工。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年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24日胜利闭幕。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名单
顾问: 陈翰笙 王铁崖 张之毅 陶樾 蒋相泽 陈忠经
咨询委员: 卫林 石磊 王贵正 刘同舜 吴机鹏 唐承运 王德仁 吴世民
会长: 鲁毅
副会长: 顾关福 朱瀛泉 俞正梁
秘书长: 傅耀祖
副秘书长: 沈永兴 王斯德 丁诗传 李景全 张运城 吴元凯 赵平安
侯振彤 苏格
理事(按姓氏笔画)
丁诗传(华东) 亓成章(北京) 于春苓(东北) 马贵琪(中南)
方连庆(北京) 王庆海(东北) 王逸舟(北京) 王斯德(上海)
王新(北京) 方德昭(西南) 叶江(上海) 卢厚明(中南)
冯特君(北京) 李广义(西北) 李玉君(西北)李晔(东北)
李寿源(华北) 李铁城(北京) 李刚(上海) 李景全(华北)
刘献(中南) 孙宝珊(华东) 孙福生(华东) 朱瀛泉(华东)
关绍纪(华东) 沈永兴(北京) 王宏玉(华东)苏格(北京)
罗志刚(中南) 张运城(西南)张志(北京) 陈文波(北京
陈显泗(华东)陈惠新(上海) 杨铮(北京) 严烈(东北)
周建平(中南) 周钢(北京) 武元凯(东北)林和绅(天津)
郑宪(华东) 赵平安(西北)赵振军(华北) 胡世建(北京)
侯振彤(天津)俞正梁(上海) 姚春龄(上海) 顾关福(北京)
顾德欣(北京) 黄正伯(中南) 谌取荣(北京)鲁毅(北京) 傅耀祖(北京)( 中南两名、华北一名待补、港澳台各保留一名)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
2000年12月19-21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会议进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并围绕“跨世纪国际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部队院校和有关政府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代表提供了50多篇学术论文。在为期三天的讨论中,代表们各抒己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回顾与总结,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与新趋势、国际关系中的专门问题以及新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等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
这次会议由暨南大学筹备。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李道豫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大使等应邀出席会议,并和专家们一起进行学术讨论。同时,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将“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这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届盛事。会议在完成各项议题,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成员后,于21日圆满结束。
(附)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顾问: 陈翰笙 王铁崖 张之毅 蒋相泽 陈忠经 卫林 石磊 鲁毅 王贵正 刘同舜
吴机鹏 唐承运 王德仁 武世民
会长: 杨福昌(2002年4月起)
副会长: 顾关福(常务) 傅耀祖(兼秘书长)方连庆 周荣耀 朱瀛泉 俞正梁
秘书长: 傅耀祖
常务理事: 方连庆 冯特君 亓成章 顾德欣 周荣耀 陈文波 傅耀祖 俞正梁 朱瀛泉王斯德 陈显泗 李晔 周青 张骥
副秘书长: 赵怀普
理事(按姓氏笔画)
丁诗传(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于宏君(中联部)亓成章(中央党校)
于春苓(哈尔滨师范大学) 方连庆(北京大学) 王庆海(吉林大学)
王逸舟(社科院世经政所) 王斯德(华东师范大学) 王义德(安徽师范大学)
计秋枫(南京大学) 叶江(上海师范大学) 卢厚明(国防科技大学)
冯特君(中国人民大学) 李广义(西安政治学院) 李玉君(兰州大学)
李永辉(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晔(东北师范大学) 李寿源(北京广播学院)
李铁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李景全(中国人民武警学院) 刘献(河南大学)
孙宝珊(烟台大学)孙福生(厦门大学 朱卫斌(中山大学)朱瀛泉(南京大学)
余丽(郑州大学)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肖宪(云南大学)罗志刚(武汉大学)
张广秦(西安外国语学院)张运城(四川教育学院)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
张骥(河北师范大学) 陈文波(国际关系学院) 陈显泗(南京政治学院)
周建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周青(暨南大学)周钢(首都师范大学)
周荣耀(社科院世界史所) 武元凯(大连海事大学)林和绅(南开大学)
赵平安(陕西师范大学)赵怀普(外交学院)赵振军(解放军机械工程学院)
侯尚智(青岛大学) 侯振彤(天津师范大学)俞正梁(复旦大学)
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胡礼忠(上海外国语大学)金应忠(上海国际关系学会)顾关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会)顾德欣(国防大学) 黄正柏(华中师范大学)
谌取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傅耀祖(外交学院) 唐朱昌(复旦大学)
董秀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章前明(浙江大学) 阎学通(清华大学)
潘光(上海社科院)黎家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戴超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