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卷本《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 这部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我会前身)主持编著,由我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的近340万字的“八五”国家重点图书,是以王绳祖教授为主编、光仁洪、蒋相泽、周纪荣、卫林、石磊、鲁毅等六名学者为副主编、各卷设常务主编和副主编、37名编委协作,经过近十年的集体努力编著而成。十卷本从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写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截止,涵盖了300多年全球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这是我国国际关系史学界完成的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宏大事业,它反映了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代表了我国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1996年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多卷本国际关系史,只有法国学者勒努万主编的8卷本《国际关系史》和前苏联学者葛罗米柯?赫沃斯托夫等主编的5卷本《外交史》。这两部著作虽然颇有影响,但各有自身的缺点。它们不仅成书年代较早,而且在内容上勒努万书偏重欧洲,轻视亚、非、拉;苏联书则过分突出本国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卷本基本上避免了上述通病,做到了不溢美,不隐恶,以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反映历史真相。同时,重视亚、非、拉国家随着历史进程在国际关系中所显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十卷本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反映中国学者观点的国际关系史专著。
《国际关系史》(十卷本)着重从近代国际关系写起,上限为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1648),下限为20世纪70年代末(1979)。按照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以及历史进程中主要转折性变化,分为三个时期,共为十卷,即第一个时期:从《威斯特法利亚和约》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包括第一卷(1648-1814);第二卷(1814-1871);第三卷(1871-1918); 第二个时期: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包括第四卷(1917-1929);第五卷(1929-1939);第六卷(1939-1945);第三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本世纪70年代末,包括第七卷(1945-1949);第八卷(1949-1959);第九卷(1960-1969);第十卷(1970-1979)。
全书涉及的历史跨度很长,研究领域广阔,而且问题纷繁复杂。为系统而全面地阐述300多年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并揭示其规律和本质,本书的指导思想是: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在对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状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关系史学科的新体系。其次,着意于探索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来评价某一地区或是某一国家在不同时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以世界经济关系为基础,探明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过程与前因后果,并注意其相互作用与影响。运用历史“合力”的原理来剖析国际斗争的诸多因素与表现,避免把问题简单化。第四,重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随着历史进程在国际关系中所显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反映客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第五,根据所掌握的大量资料,实事求是地阐明历史事实真相,不溢美,不隐恶,履行历史学者应尽的职责。